珍珠故事
珍珠表皮的瑕疵真的那麼難以接受嗎? 完美無瑕的珍珠到底有沒有?
珍珠有史以來在這個問題上還沒有過系統的理論論述,這個問題大抵和“這個世界上到底有沒有完美的人”類似,也似乎可以上升到哲學的高度。
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珍珠出現瑕疵的根本原因
從物理構造來講,珍珠的形貌是由碳酸鈣結晶體與殼角蛋白壘積在珍珠表面的反映。
在理想狀態下,其表面應該是光滑乾淨的,但實際上由於外界環境的複雜多變和蚌體的健康程度不同,使珍珠表面往往偏離理想狀態,出現許多瑕疵,如溝紋、凹凸、斑點、氣泡紋線、裂紋、凹坑、黑點、缺口、針尖等。
如果水中溫度、離子濃度等的變化不大,則晶體生長穩定,結構清晰,珍珠的表面就比較光滑,反之,晶體就易發生突變,產生缺憾。
以我們的常識就知道,水質、水溫、離子濃度等不太可能保持絕對一致,因此理想狀態很難存在,自然對於瑕疵的理想化要求也同樣不宜絕對化。
有各種微生物生長,珍珠母貝在幾年的生長過程中也往往可能受到某些病菌的影響,同時插核技術也可能會影響到珍珠的形成及其皮質,因此真正完全光滑無瑕疵的珍珠是極少的。
這也是古話所說“無瑕不成珠”的理論根據。
我們可以以自然界中我們相對熟悉的一些事物來說明。
比如樹木的樹幹、果樹的果實等,在大自然的環境中生長,難免會被留下大自然的印記。
想一想,作爲高級動物的人類,在出生時可能也會帶有痣、胎記等,道理是一樣的。一個嬰兒的誕生,並非是100%完美無瑕的。
再看同爲珠寶的鑽石、翡翠,大家會熟悉得多,比較接受它們是有瑕疵的常識。至於大家更熟悉的金,也沒有100%足金的存在,含量最高的足金只能宣稱99.99%,稱爲千足金。
明白了這些道理以後,就知道100%完美無瑕的珍珠理論上是不存在的,
因爲即使是肉眼難以看見,藉助10倍甚至更高的放大鏡,還是可以看到珍珠表面就象月球表面一樣的紋路、凹凸不平。
反而是採用人工合成加工的一些東西,倒是可以做得找不到任何瑕疵。
國家標準的《珍珠分級標準》裏面,對“無瑕”的定義是“肉眼觀察表面光滑細膩,極難看到瑕疵”。
不過請注意,前面不能加“100%”的定量釐定。至於說“完美無瑕”,從定性描述的角度、非嚴謹的場合是可以講的,但在產品級別釐定的嚴謹場合,則是不可以講的。
其實,瑕疵真的就那麼討厭嗎?真的那麼難以接受嗎?
一顆珍珠“表面有非常少的瑕疵,似針點狀,肉眼較難觀察到”,你會接受嗎?
相信99%的人會說可以接受,剩餘1%的人,呵呵,可能是一貫優越於99%的人,要表現出獨佔的優越性多過有潔癖特質的人。
從美學的角度看,這麼一點點瑕疵根本不會影響珍珠的整體觀感,俗話說“瑕不掩瑜”,講的是我們對待美的欣賞哲學。
如果用珠來比喻人,就好像人有一點小缺點是正常的,不失其本色。如果不明白這些道理,一味追求所謂的完美,會讓自己和社會脫節,走入一個死衚衕。
最後從社交距離爲擔心瑕疵者釋懷。
一般社交距離爲1.5米,在這個距離看,即使是小瑕、瑕疵都看不出來,對面的人根本“欣賞”不到你的珍珠寶貝上是否有痘,還是有坑、印,除非她湊到你身體看,即使這樣,也是不易看見的。
所以,根本不必擔心,別人不喜歡你的珍珠。重要的是你的氣質、美態,珍珠永遠都只是爲你配襯的